智能驾驶技术趋势_L3_L3智驾系统发展

今年年初,汽车行业掀起一股“智驾平权”的浪潮。

2月,行业龙头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标配不同层级的智驾方案,随后,长安、奇瑞、吉利等自主车企跟进,纷纷公布各自的智驾平权规划,连一向淡定的合资车企也开始在新车型上提供高阶智驾的选择,而过去几年来将高阶智驾推到行业聚光灯下的新势力们,则在算法迭代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但行业热闹的另一面是,由于尚未形成确切无疑的体验价值,智驾在普通用户那里认知门槛颇高。

10月28日,华汽基金会旗下的华汽研究院在杭州举办了一场智驾科普公益沙龙,来自吉利汽车、地平线、轻舟智航、福瑞泰克等汽车智能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与产业专家,一起探讨了智能驾驶行业的技术趋势、产品创新以及用户价值普及。

当下,智能驾驶的技术迭代方向明晰,华汽研究院智库专家、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指出,2024年以来智能驾驶技术爆发,NOA等智能辅助驾驶已成为行业主流,其本质区别于传统ADAS,是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驾驶降维方案”。

而智能驾驶明年的主要任务就是从L2+向L3迭代升级,这个进展就是“人机共驾”到“机进人退”的渐进过程。

L3可以通俗理解成“限定范围内的自动驾驶”,当车辆具备L3功能,驾驶员就可以脱手脱眼——当然,与L4不同的是,它有一些限定条件,在行业中被称为ODD(运行设计域),比如车辆在哪些环境、什么路况、什么速度范围内。

业内率先推出L3智驾系统的是欧洲车企奔驰,但其L3的限定使用条件非常严苛,甚至显得略为“鸡肋”,例如时速不超过60公里。

当前,国内高阶智驾的水准处于L2+的梯队,与L2+相比,L3的核心在于,如果在系统运行中出现事故,由车企承担责任。

近一两年,一些风格激进的智驾车型在发布之时给出了“车位到车位”的使用场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被视为ODD的雏形,但尚未有一家车企将“车位到车位”做成真正的L3产品或服务,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技术突破和产品体验都没到那个“临界点”。

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极氪科技副总裁陈奇指出,从技术维度看,智能驾驶正“多线并进”——从特斯拉引导的BEV+到后来的“端到端”,再到现在的VLA、世界模型、云端基座大模型等,重要的不是追逐前沿,而是用户体验。

在陈奇的视角中,L2+智驾相比于早期的L2基础辅助驾驶,不同点在于智驾体验的连续性差异,经过几年的发展,L2+已经逐渐进化成解决了城区、高速这种“大场景”连续性的实用功能,而当下的L2+,则还需要再进一步解决“小场景”的连续性。

他也认为,车企需在L3/L4的安全承担上发力,责任兜底将成为下一阶段智驾竞争的核心技术点。

轻舟智航CEO于骞也表示,智能驾驶的第一价值在于安全,任何级别的自动驾驶都应以降低碰撞、刮蹭和事故为核心,宣传应避免过度承诺“无路不行”,而是应该聚焦“能安全使用的场景更广、风险可控”。若未来实现车险/厂商赔付等责任归属,将提升消费者信任与销量,形成正向循环。

于骞还总结道,无论是BEV+还是“端到端”、世界模型,技术更迭频繁,但唯一不变的趋势便是数据驱动,正是数据驱动的算法大幅提升了智驾的总体体验水平。

而地平线副总裁兼智能汽车事业部副总裁邢勋则提出,随着数据驱动在算法迭代中的占比提升,L4有望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现在端到端的出现给整个L4落地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在做到顶级性能的同时也能实现场景泛化,因为性能提升与ODD拓展是两个概念,如何做到两者兼顾一直是行业的难题。”邢勋表示,“我们一直在强调说,当L2++有足够量的时候,那就是L4落地的时间。”

福瑞泰克CEO张林也指出,未来AI在解决问题上仍是核心武器,但是他认为,真正实现到L4的质变也具有“蛮大的行业挑战”,作为商业公司,他的选择是在成本与产出之间取得平衡,确保方案能被消费者迅速接受,因为只有当用户的感知价值与产品功能价值高度匹配时,渗透率才会快速提升。

在车企与智驾公司积极突破辅助驾驶技术方案与产品体验时,强制性国标也在酝酿,这或许会对智驾产品的迭代节奏产生复杂的影响。

今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正式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这是中国首次就智驾系统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在过去几年来,虽然智驾系统的迭代非常迅速,但本质上都还是辅助驾驶系统,安全责任在驾驶员,因此行业并未出台相关标准。

那么,为什么现在要给智驾加上强制性国标呢?

朱西产表示,尽管L2+智驾比入门级L2辅助驾驶系统功能更强,但实际用户使用中,L2+智驾系统反而出现了大量的安全问题,这是强制性国标推出的原因。

他解释,随着AI技术的助力,当前的L2+级智驾系统已经接近于自动驾驶,无论是从产品定义、硬件构成、软件构成、开发技术、还是用户体验层面都是如此,加上部分车企的过度营销,已经有不少用户错把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当成自动驾驶系统,甚至导致了很多恶性交通事故。

而随着强制性国标的出台,国内智驾系统的安全基线空白将被填补,行业准入、质量监督及事后追溯会有关键技术依据,智驾行业也将从“野蛮生长期”步入“规范发育期”。

不过,目前这个强制性国标还未正式出台,尚处于征求意见的阶段。朱西产指出,待标准出来以后,至少还需一年过渡期,如此一来,对于用户来说,要买到一辆符合强制性国标的智驾车辆,至少得到20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