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像台马力十足的引擎,即便全球需求疲软,国内吃喝玩购的热闹劲没减,去年网上零售总额又往上蹿了,稳稳托住经济底盘。

制造业更是一身“硬筋骨”,从智能工厂里翻飞的机械臂,到港口昼夜不停的自动化设备,高端制造订单逆势增长,传统产业也在数字化里“舒筋活络”,老外惊叹“中国智造”既稳当又能玩出新花样。

外资更是用脚投票,连续30多年“扎根中国”,特斯拉上海工厂扩产忙,大众在安徽建新能源基地,他们说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是“磁场”,完善产业链是“保险箱”,创新土壤还能不断“冒新芽”。

为啥韧性这么强?就像大树深扎根,咱有14亿人的内需沃土,有完整工业体系的粗壮枝干,还有不断浇灌的政策活水。2025年再看,中国经济正迈着稳健步子向前走,这份韧性,既是发展底气,更是给全球经济的一颗“定心丸”。您觉得老外说得在理不?点赞聊聊您眼中的中国经济!

除了新能源汽车,华为折叠手机、小米骨传导耳机、影石Insta360全景相机、宇树人形机器人……不断涌现的“中国智造”也在全球声名鹊起。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中国智造”在产业链、产品竞争力和创新方面的综合优势,是中国努力打破贸易壁垒、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支撑。

不同于以往关于中国产品“廉价低质”的认知,中国近些年来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持续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能,使得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实现质的跃升。

天津外国语大学危地马拉籍学生李鸿洋开心地展示着自己的小米智能手机,“它功能丰富、使用流畅,性价比很高”。

“危地马拉很喜欢进口中国产品,质量很好、价格不贵。”李鸿洋说,他正计划给家里购买一台既节能又智能的中国产洗衣机,解放妈妈的双手。

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创新而形成的“中国智造”浪潮,正促进中国产品以新的形象和新的接受度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