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在二手市场“爆冷”,不是偶然,是必然。

车贩子哀嚎“收一台亏三万”,网友调侃“每收一台小米,等于挽救一个家庭”,这话听着像段子,实则扎心:不是没人买,是真不敢碰。

曾几何时,SU7上市即加价,黄牛炒单炒到两万,雷军一句“为发烧而生”让无数米粉热血沸腾。可如今,落地不到一年的SU7 Ultra,七个月直降16万,挂牌44万都无人问津。

小米汽车二手车市场表现_小米SU7二手车降价原因_小米汽车

北京花乡二手车市场里,车商见小米如见瘟神:“今天收,明天跌,谁敢接?”

问题出在哪?表面看是产能爬坡、交付周期缩短,导致“稀缺性”消失;深层原因却是,消费者用脚投票:这车,不值得信任。

最致命的,是安全争议始终悬而未决。成都那起事故后,“断电车门打不开”的质疑至今,没个权威闭环回应。

小米汽车二手车市场表现_小米汽车_小米SU7二手车降价原因

工信部已明确要求,新车必须配备机械应急开门装置,可小米迟迟未公布整改方案。

车主开着车,心里却总打鼓:万一出事,我能不能逃出来?汽车不是手机,死机能重启,但安全漏洞,一次就足以致命。

小米汽车_小米SU7二手车降价原因_小米汽车二手车市场表现

更别提品控问题频出。论坛里车主吐槽不断:异响、车机卡顿、续航虚标、漆面薄如纸……这些问题在新车阶段还能靠售后兜底,一旦流入二手市场,就成了买家的噩梦。

车商收车时算盘打得精:维修成本高、贬值速度快、潜在风险大,与其赌运气,不如直接绕道走。

小米汽车_小米SU7二手车降价原因_小米汽车二手车市场表现

而小米的应对,更是暴露了骨子里的傲慢。一边高调宣传“保值率第一”,一边对二手市场崩盘装聋作哑;一边强调“智能生态领先”,一边连基础的安全冗余都舍不得堆料。

这种“重营销、轻体验,重流量、轻安全”的打法,或许能在新车市场收割一波热度,但在需要长期口碑沉淀的二手车领域,注定水土不服。

有人说,小米是新势力,需要时间成长。可特斯拉、比亚迪也是从零开始,为何它们的二手残值能稳住?因为人家用五年、十年的实际表现证明了可靠性。

小米汽车二手车市场表现_小米SU7二手车降价原因_小米汽车

而小米呢?才卖一年多,就急着讲“生态故事”“智能革命”,却连最基本的“造一辆让人安心开的车”都没做到位。

更讽刺的是,雷军还在台上喊“感动人心”,可现实是人心被伤透了。

小米汽车_小米SU7二手车降价原因_小米汽车二手车市场表现

那些第一批提车的忠实用户,本以为抢到了“电子茅台”,结果转眼成了“接盘侠”。想卖车?没人敢收;想维权?客服推诿;想等OTA升级修复?遥遥无期。这种被品牌辜负的感觉,比亏钱更让人寒心。

二手车市场,是检验产品真实价值的照妖镜。在这里,没有发布会滤镜,没有KOL吹捧,只有赤裸裸的供需博弈。当连最敢赌的车贩子都选择撤离,说明市场已经达成共识:小米汽车,目前还不具备成为“可靠资产”的资格。

小米SU7二手车降价原因_小米汽车_小米汽车二手车市场表现

当然,我们并非否定小米造车的努力。但努力不等于合格,情怀不能替代安全。

如果小米继续沉迷于“交付量神话”和“生态闭环”的自我感动,而不真正俯下身去解决用户的实际焦虑,那么今天的二手遇冷,只是未来更大危机的前奏。

毕竟,汽车不是快消品,消费者的信任,经不起反复试探。当“工业垃圾”“毫无敬畏”成为民间标签,再响亮的口号,也救不回崩塌的信任。